邮箱:puxinwuye@126.com | 咨询热线:0377-62895699

新闻资讯

news

孩子爬车棚坠伤索赔30万!物业"已挂警示牌"反遭家长索赔,谁该为熊孩子的冒险买单?
发布时间:2025-05-09 15:57:46| 浏览次数:

(一)"警示牌不是摆设!"——物业已尽法定义务
监控画面清晰显示,7岁男孩在夜间9点独自攀爬车棚时坠落。令人震惊的是,涉事车棚醒目位置张贴着"禁止攀爬"的警示标识,距离儿童坠落点不足2米!物业工作人员出示了近三个月的巡检记录,该区域每周至少进行两次安全检查。更讽刺的是,就在事发前一周,物业刚在业主群发布过《暑期儿童安全注意事项》,其中第三条明确提醒"请勿在非游乐区域攀爬"。


(二)"监护人去哪了?"——家长监护严重失职
根据《民法典》第34条,监护人对未成年人负有法定监护责任。但事发时:

  1. 家长放任7岁儿童夜间独自外出玩耍

  2. 儿童活动区域与事发地直线距离超过50米

  3. 攀爬行为持续近10分钟无人制止

    物业提供的值班记录显示,当晚小区游乐区有专人值守,但车棚区域属于车辆通道,本就不该是儿童活动场所。家长所谓的"距离游乐场不到十米",实则是刻意模糊重点——难道要把小区每寸土地都变成儿童乐园?

(三)"索赔30万的荒谬逻辑"
家长提出的天价索赔暴露出典型的"讹诈式维权"

  1. 将先天性"松果体囊肿"混同为外伤

  2. 把未来可能的治疗费用按最高标准计算

  3. 甚至将课外班费用纳入索赔范围

    专业律师指出,这类漫天要价的行为已涉嫌滥用诉权。更可笑的是,家长声称"牙齿修复要八九十万",而三甲医院口腔科给出的权威报价不超过5万元。

(四)物业免责的三大铁证

  1. 设施合规性
    车棚高度0.5米完全符合《民用建筑设计通则》,建材通过国家强制认证。家长质疑的"顶棚破损",实为儿童坠落时造成的二次损伤,监控清晰记录坠落前顶棚完好状态。

  2. 警示充分性
    除固定警示牌外,物业每月在公告栏、业主群发布安全提示,去年还专门组织过儿童安全讲座。尽到了《物业管理条例》规定的"合理提示义务"

  3. 应急及时性
    从儿童坠落到送医仅用18分钟,全程有监控为证。物业当晚即启动应急预案,次日加装防护栏,反应速度远超行业标准

(五)警惕"物业背锅"的畸形现象
这起事件折射出令人忧虑的社会问题:

  1. 部分家长将物业视为"无限责任保险公司"

  2. 把监护失职转嫁为物业"管理不善"

  3. 通过舆论施压谋取不当利益


    某法院数据显示,近三年类似案件中,物业担责比例不足15%,但调解阶段80%的物业选择赔钱了事——正是这种息事宁人的态度,助长了"碰瓷式维权"的风气。

(六)给物业同行的忠告

  1. 证据保全
    • 监控视频至少保存90天
    • 巡检记录要详细到责任人
    • 安全通知必须留有送达凭证

  2. 风险防控
    • 危险区域采用防攀爬设计
    • 定期拍摄设施状态存档
    • 购买公众责任险转移风险

  3. 应对策略
    • 遇索赔立即启动法律程序
    • 拒绝"和稀泥"式调解
    • 必要时主动提起名誉权诉讼

结语:
当家长在麻将桌上酣战时,物业的警示牌正孤独地履行着看护职责;当孩子冒险攀爬时,物业的监控摄像头成了唯一的"监护人"。要求物业为每个"熊孩子"的冒险买单,不仅荒谬,更是对真正尽责者的侮辱!奉劝某些家长:管好您的孩子,比索赔30万更能保障他的安全。

 
 
 上一篇:业主在小区自家门口安装监控合法吗
 下一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