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这个颠覆不断涌现的创意时代
让我们保持热情和好奇
跨界学习、点赞美好!
—威·百科
WEI BAIKE
从日本旅游归来的小伙伴,都吐槽过一个问题,那就是在日本的街头巷尾,找个扔垃圾的垃圾桶实在是太难了!而且,街道真的是纤尘不染,路面上非常干净,看到这样的路面,在愤恨不能随地扔垃圾的同时,也不禁让人思考:
日本人把垃圾都扔哪儿了呢?
本期威·百科与大家分享,日本的垃圾分类。
在日本,每一家便利店门口都放有垃圾箱,为了方便在便利店买完东西的人扔垃圾。再仔细看看,垃圾桶还需要分类的,一般来说,分为3类:一类为可燃垃圾,二类为不可燃垃圾,三类为塑料瓶专用。
当然,在遇不到便利店或者垃圾桶的时候,日本人是这样做的:
日本毕竟是一个严重缺乏资源的国家,很多时候都需要废物利用。再生纸、二次水瓶等等都可以在超市买到,垃圾桶的减少有利于城市的干净整洁,减少清扫人员的负担,进而减少雇佣人力资源的浪费。而垃圾桶的分类更加使得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。随着政府对民众不断强化减少垃圾印象,垃圾桶的减少也变得很正常了。
找到了扔垃圾的地方,你就认为问题都解决了吗?可没那么容易!扔垃圾在日本可是一件有大学问的事情!不仅要分类,就连扔垃圾的时间都有讲究。如果分类错了,不被回收,或者错过扔的时间了,那就只能拿回家臭上几天,等下次才能扔了。
平日里,几乎看不到随地乱扔垃圾的日本人。他们通常是把垃圾放进包里带回家再分类处理掉。东京还勉强可在便利店或车站找到分类垃圾桶,标识得清清楚楚的,哪类垃圾该放进哪个桶。小城市就基本只能老老实实地带回家,认真分类处理好,在规定的日期摆到门口,扣得严严实实的等待回收。
翻开日本女孩子随身挎的名牌包包,会惊讶地发现,里面除了化妆品之外,还有购物小票、空瓶子等垃圾。每个遛狗人也都有必备的四件套:纸、水、长夹、塑料袋。那么是什么让日本形成了如此“变态”的垃圾回收、分类习惯的呢?
日本垃圾处理实行的是地方自治制度,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规定。有的地方比较宽松,只要分7、8类。令人发指的地方则要分20多类。比如在京都的中野区,大方面可分为可燃垃圾,星期一、四早上8点前扔;不可燃垃圾,星期六早上8点前扔;报刊书籍纸箱、瓶瓶罐罐类星期四早上八点半前扔;陶器金属玻璃类的,第一、三周的星期二早上8点前扔。
光塑料瓶就要分瓶身、瓶盖、塑料包装3个部分,要洗干净了才能扔。煤气罐、体温计、血压计、打碎的玻璃陶器等制品要包装好,贴上标签。另外,大型家具、家电等扔之前要先打电话预约,还得花钱去便利店买专门的贴纸贴上,随意丢弃是违法的……违法的……法的……的……
日本几乎没有职业歧视,会被邻居看不起的是,没有处理好垃圾分类的人。所以搬家之后去市役所进行登记后,首先就会发一本这个市垃圾分类的说明。很厚的一本,里面几乎都概括了家庭所有会可能产生的垃圾的分类办法。
如果你因为自己的不小心而“有幸”分错了垃圾,会得到一份大礼包,上面贴着一张黄牌警告,这份大礼包就是你分错的垃圾……
再比如说横滨市,如果你多次分错垃圾,那么规定在通过指导——劝告——命令之后还屡教不改的,将处以2000日元的罚金。
而最让你头大的,是大件的家具,你想想看,一件家具里又是木材又是布料还有皮革……所以就需要联系回收公司并交纳费用。如果不交费就没人收(去日本收破烂不仅不用给别人钱,别人还倒贴给你钱!)垃圾放在门口时间长了就会有人过问。
在东京扔一把椅子需花300日元、一个单人小沙发600日元、一个双人沙发1600日元、一个餐桌900日元、一个自行车600日元、一个工具箱300日元、一个皮包300日元、一个三脚架300日元、一把拖布300日元、一个吉他300日元、一个电饭锅300日元等……
事实上,日本也是在上世纪70年代才开始实施垃圾分类的,最初只简单地分为两类,之后才逐步细分与完善起来的。到如今,垃圾分类的意识与方法早已完全融入了日本人的生活,成为生活的一部分。
那么,日本人为什能这么快就适应并习惯了垃圾分类呢?
首先与他们从小到大的教育有关。在刚上幼儿园时,爸爸妈妈就会教他们食物不要剩下,每天勤洗澡,更换不同的衣服,在家门口必须脱鞋,垃圾自产自销,精细的垃圾分类方法等。从小就养成了爱干净与保持良好卫生的好习惯。
学校会教他们人与环境的关系。甚至有的学校会组织学生去垃圾焚烧厂参观,让他们了解,不同的分类会影响到垃圾焚烧转化率与资源回收再利用率。日本的动漫也不竭余力地宣扬环保,比如破坏环境的是大坏蛋等。
其次,环境的影响。在日本,大家都不乱扔垃圾,整体的氛围让每一个到日本的人都不自觉的同当地人一起,默默地遵守保护环境、垃圾分类的原则。
最后,就是与日本政府的大力宣传环保密不可分。日本灵活的地方自治制度也使政策与规定更容易实施与执行,日本国土狭小,人口众多,资源严重匮乏,他们认为:通过垃圾的分类,回收可以在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循环再利用上创造巨大的价值。